首页·政策

首页 > 政策 > 正文

武威市创建无传销社区(县)的启示

       从“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 ——武威市创建无传销社区(县)的启示

  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甘肃省公安厅近日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武威市创建无传销社区(县)和兰州市及临夏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经验。这意味着我省打击传销工作将从过去的部门“单打独斗”开始向政府统筹下的“群防群治”转变。

  传销是一种起源于二战后美国的无店铺销售方式,由于其很容易演变成一种以欺诈为特征的经济犯罪活动,世界各国政府一般都对其采取严格监管、限制或禁止的政策。在我国传销屡被禁止,但受暴利驱使它仍不断改头换面向各地扩张,危害极其严重。如何有针对性地严厉打击传销犯罪活动,武威市创建无传销社区(县)的做法可以给我们提供诸多启示。

  传销已成市场“毒瘤”

  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由于其严重危害性和隐蔽性,被人们称为经济领域的“邪教”和市场秩序的“毒瘤”。在我省,这两年诱骗群众异地从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参与传销的大部分人员来自四川、江苏、湖北、山西、河南、安徽等地。传销形式也由过去的传保健品、化妆品、高档服装等演变成只传“人头”,商品已经成为传销组织者骗人的道具,犯罪分子利用亲戚、朋友、同学、战友等关系,把人骗到外地进行传销,并通过精神和人身双重控制骗取钱财。特别是去年以来,传销组织使用境外服务器,打着资本运作的名义,利用网络从事传销活动,坑害不明真相的群众,危害极大。

  同时,传销人员的构成也日益复杂化,参与者身份从早期的以农民、下岗职工为主,目前已发展到大学生、退伍军人、教师、退休人员、公司职员等群体,特别是大学生被诱骗参加传销的现象日益增多,低龄化趋势明显。而传销手段则更加多样化,极具欺骗性。一些传销组织大肆鼓吹“双赢利”、“电子商务”、“框架营销”、“消费联盟”等所谓的营销新概念,利用人们对致富的渴望来使其上当受骗;还有一些传销组织打着大企业的招牌,利用其名气进行招摇撞骗,一些传销头目则以“应聘”的名义进入一些合法企业,在企业内部从事传销活动。其次,传销的暴力化倾向日益严重。传销组织通过实行“家庭”式管理,由“家长”对“一家人”进行严密监控,限制其人身自由,并对不服从管理的传销人员采取暴力控制,对背叛组织的传销人员由专门的“打手”对其非法拘禁,甚至人身伤害,有的传销组织已带有黑社会性质。而为了逃避执法部门的打击,传销组织对抗监管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实行上下单线联系,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幕后操纵、异地遥控,指挥下线骗到钱后立即通过银行划走,聚众暴力抗法事件也频频发生。

  以欺诈为本质的传销活动,不仅通过诱骗等手段非法吸纳大量社会人力资源和资金,并衍生出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非法集资等大量违法犯罪行为,给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很大破坏,严重危害到了国家经济安全。同时,很多参与者被骗后血本无归,生活无着,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些被“洗脑”的传销人员认为政府破坏了他们发财的机会,采取暴力手段阻碍执法行动,引发群体性事件;还有一些传销组织者故意把不能发奖金的责任转嫁到执法机关身上,从而造成传销参与者与政府的对立,加之一些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参与其中,给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隐患。更重要的是,传销活动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受骗者“血本无归”,还通过“洗脑”让参与人沉溺于“一夜暴富”中不能自拔,最终导致夫妻反目、父子相向、亲友成仇,甚至家破人亡。

  “群防群治”见成效

  武威市在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工作中,根据中央和省上的安排部署,针对本地传销活动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建立无传销社区(县)“防管打三位一体”的打击传销活动长效机制,取得了让传销无处藏身、人人喊打的效果。

  刚开始,作为职能部门的市工商局处于打击传销活动的最前沿,属于“单打独斗”,受人员、信息等因素的制约,打击传销活动工作十分被动,经常出现“眼睛不亮”、“耳朵不灵”的现象。后来,工商部门感觉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实难取得成效,便尝试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和公安部门联手行动。随着打击传销活动实践的不断丰富,武威市委、市政府开始将这一工作提升到更高层面,着手建立了党政统一领导、综治牵头协调、公安工商主打、其他部门配合,创建无传销社区的“防管打三位一体”机制,有效杜绝了以往打击传销活动工作组织上散、手段上软、制度上松、责任不清、管理不严、查而不绝的现象。

  首先,针对传销活动主要依靠允诺高回报、零风险的“洗脑”和“拉人头”骗取群众钱财的特点,武威市充分发挥“防管打三位一体”机制“群防群治”的作用,在“防”字上下功夫。全市利用乡镇、街道、社区基层组织的网络优势,先后展开打击传销活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市场、进农村、进企业的宣传活动,并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宣传栏宣传国家打击传销活动的政策和传销的危害,破解外来传销人员、农民工、下岗人员信息封闭障碍,教群众识别什么是传销,传销有什么特点和危害,如何防范传销等。

  其次,针对传销活动隐蔽的特点,全市还采取划片包户、责任到人的形式,在“管”字上做文章。各乡镇、街道与居委会(村组)之间、工商局与工商所之间、公安局与派出所之间,层层签订责任书,将打击传销活动工作和创建无传销社区(县)任务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对全市出租房屋和外来流动人口,实行台账登记制度,做到对出租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情况清、底子明,达到“以房管人”的目的。

  最终,全市形成“以防为主,以防促打,防打结合”的长效机制,在“打”字上见成效。在这一过程中,当地不断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入手,及时调整打击传销工作思路,将过去“以打为主,打防结合”转变为“以防为主,以防促打,防打结合”,通过推行发放一张联系卡、充分利用一个信息平台、致城乡居民一封公开信、签订一份责任书、健全一个工作网络、建立一项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一套完善的工作方案等“十八个一”的工作模式,将打击传销活动与创建无传销社区(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紧密结合,使传销组织无立足之处、无藏身之所、无滋生之地,取得了良好效果。三年来,武威市共捣毁传销窝点430多处,驱散参与传销人员6627人,查处传销案件12起,涉案金额达394.6万元。目前,全市54个社区都已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县)活动。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直销行业网立场。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直销行业网”的内容,版权均属“直销行业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稿件来源:直销行业网”。
3、本站尊重原创及版权所有者,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本站所选用的内容涉版权问题或来源标注有误,请致电本站,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