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

首页 > 专题 > 正文

拼爹时代:直销VS朋友圈卖货,谁赢?

直销行业网讯 去年以来,陆续有消费者投诉反映有关互联网社交网络朋友圈推销问题:如山东消费者马先生在朋友圈中获悉,某知名品牌保健品正在微信圈里搞特价销售,每盒比实体店便宜80元,这让他动了心。马先生通过微信支付了货款,并于一周后收到货物。可一打开包装,对比之前食用过的保健品,发现不但包装残破、颜色怪异,而且生产日期字迹模糊。为此,马先生提出退货要求。但该微商不予理会,并将马先生拉黑,再也无法联系上了。

另有重庆消费者刘女士打算买条某国外品牌围巾送妈妈做生日礼物。身边一位朋友推荐她通过朋友圈里的闺蜜进行澳洲海外代购。据介绍,原价2500元的该品牌围巾,朋友圈内只卖800多元。刘女士也曾考虑到价格太低怀疑质量不可靠,但卖方解释说,围巾质量没有问题,价格低是因为不直接从店里购买,免去了消费税。没过多久,东西从澳洲寄来。打开包装后,刘女士很快发现围巾手感不太对劲。当她拿去品牌店验货后,技术人员告诉她该围巾属于高仿产品。

消费者在常见的互联网社交网络中不难发现,朋友圈内总有朋友在推销化妆品、保健品、美容服务等商品和服务,或发布海外代购信息,有熟人朋友的鼎力推荐、加之价格诱人,不少消费者也乐于尝试。目前,较常见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推销商品或服务。这类朋友圈推销共同特点是利用人与人之间熟人关系或间接熟人关系进行交易。由于销售或代购采取私下交易,且无法提供相应票据,一旦发生消费争议,合法权益难以保护。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是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圈内超低价销售和代购。尤其是海外代购,由于国际运费较高,正常的海外代购在价格上不大可能有太大的优惠。对于显著低于正常价格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要注意信息甄别、慎重购买。对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商品,不要轻易购买。

二是不要过分依赖朋友圈内晒单评价信息。已有消费者反映,一些朋友圈“成功”商家通过软件生成任意虚拟信息,包括成交量、交易截图、买卖双方的头像、名称、谈话内容及评价信息等,以此博得圈内朋友的信任。因此,广大消费者面对朋友圈晒单评价信息不要过分相信要保持头脑清醒,有图未必有真相,要多问多看,还可以通过和圈内认识的朋友交流,增强辨识能力。

三是注意保存好交易过程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投诉举报。朋友圈推销不同于电商、实体店等平台,由于大多缺乏第三方交易担保,利益一旦受到侵害,由于缺乏相关证据,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尽管如此,在交易过程中要核实对方姓名、所在地等信息,尽量选择具有第三方平台保障的渠道进行付款;还要注意保存好相关聊天记录、交易记录、交易信息单以及卖家相关信息等,一方面便于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必要时可以提供给有关部门和单位,便于揭露和监督侵权行为。

社交网络平台要主动加强朋友圈行为的规范和引导,适时提醒社会公众防范交易风险,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社交网络平台中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泄露隐私等侵权行为的监管力度,为社会公众筑起一道安全防护网。消费者一旦发现在朋友圈推销中涉嫌网络传销、非法集资或诈骗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

【责编:Bing】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直销行业网立场。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直销行业网”的内容,版权均属“直销行业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稿件来源:直销行业网”。
3、本站尊重原创及版权所有者,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本站所选用的内容涉版权问题或来源标注有误,请致电本站,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