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首页 > 行业 > 正文

养老市场需要关怀和加强监管

直销行业网讯 时下,在许多城市一些社区和乡村,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支支队伍:他们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发放一些不值钱的小礼品,专门吸引和诱惑中老年人去听他们所谓的讲座,然后,天价兜售他们“包治百病”的一些保健产品和食品。

这样的保健产品和食品其实既不治病,也吃不死人,没有任何疗效,价格却往往高昂得惊人。

健康讲座就像钓鱼,忽悠步步升级

家住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的周先生给记者讲述了他母亲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经历。

2017年9月,四五个年轻人来到了周先生母亲所住的家属院,看到一群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就过来爷爷奶奶地叫,说重阳节要举办一个孝顺老年人献爱心的健康讲座,邀请老年人去参加,并且每人都免费发放两个绿色无污染的柴鸡蛋。

周先生的母亲和家属院的五六个老年人来到这个献爱心的健康讲座后,看到四五个人开着车拉了一车东西,说是公司为了宣传新产品,扩大知名度,只要第一天购买,第二天就把第一天的钱全部返还。并且健康讲座结束,将兑现每人两个鸡蛋的承诺。

周先生介绍,第一天,他的母亲买了200元的保健品食品。对方说这些保健品食品包治百病,哪里疼治哪里。第二天,他母亲去的时候,对方果然把第一天的钱全部返还。不过,第二天出售的东西从保健品食品变成了保健按摩器。

在这些人的鼓动下,周先生的母亲花了1000多元,买了个保健按摩器,说要送给儿子治疗他的颈椎病。

周先生的母亲买了保健按摩器后,第三天也拿到了返还的钱。第三天的商品就从保健按摩器换成了净水器,当然,价格也进一步攀升。在这些年轻人对环境污染触目惊心的忽悠下,周先生的母亲又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套家庭净水器。

这些保健品都是骗人又很贵

同样,家住南阳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夏天的一天,她看望母亲时,看到有个年轻女孩给她母亲送药,她了解后才知道,这些所谓的药都是保健品,都是母亲通过电话订购的。

刘女士说,她母亲有听广播的习惯,正是在听广播的时候知道了这些药。广播里有健康讲座,请来一些专家,还有听众打热线。她母亲就相信了,后来就打订购热线买了一些药。

记者了解到,郭先生的父亲并没有任何病,买的药品全是开胃、出汗、排毒的。

“花的都是冤枉钱,这些药一点用没有,我母亲却十分相信,前前后后买了好多次。开始,我问她购买保健品的情况时,她还不对我说。后来,我才知道她买保健品花了将近3万元。”刘女士对记者说,“我劝了好多次都不管用,后来干脆不管了。”

在采访中,有老年人告诉记者,健康讲座是一些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品。

骗人,又很贵,销售形式隐蔽,或者主打亲情牌,其实在中国卖保健品、食品并不是什么违法行为,那为什么商家要把这种商业行为搞得像地下活动呢?

因为这些产品都有“硬伤”,还要卖出天价。夸大功效甚至是疗效,是这些保健品和普通食品售出天价的业内“潜规则”。这些保健品和食品其实大都是复合维生素等纯保健性质,然后被包装和宣称能治疗各种疾病,商家精心打造推销团队,推销人员还刻意穿上护士服给人以先入为主的暗示;然后推销员们就在小区里发传单,推荐老人去听免费健康讲座;接着就是当年江湖算命那套,先夸大危机,然后浑水摸鱼推销他们的保健品和食品。

招数再怎么更新,利用的都是贪小便宜的心

“招数有的是,就怕你不来。”每次活动保健品公司都送些免费的小礼品,再不行就组织没什么事做的老人搞活动,甚至免费旅游。只有老人们来,推销员们天天“爷爷”“奶奶”地劝说,很快就会被说动了。

为了“笼络”这些老人们的心,推销员可谓下了一番苦工夫。一位从事保健品健康讲座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尝试过很多种收单方法,总结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送鸡蛋。你来我这里送你100个鸡蛋,不是一次性的,第一天来领10个鸡蛋,第二次你必须要带人来给你20个鸡蛋,第三次给你30个,第四次给你40个,100个鸡蛋分了四次,到最后这一天就多了,为了40个鸡蛋谁还不领人去。

还有一家保健品公司,甚至研究出一套摇奖游戏,现场摇出两个数字,只要老人身上所带的百元现钞号码后两位相符,就会得到奖品。最高奖项为3元钱的一瓶醋,最低是一个价值4角钱的手串。为了得到奖品,有的老人带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来到会场。

对于保健品的知识和对保健品推销的警惕性,年轻一代远比老一代高得多,所以保健品促销的首要任务就是排斥老年人的子女,把老年人从掌握着现代知识和网络手段的中青年人群中剥离出来。同时,还有些保健品和食品采取藏着卖的方法,进店不见商品,定人定点精确投放,让你搜都搜不出来。

推销保健品专骗老年人按诈骗罪入刑

湖南省食药监局通报2016年12月份以来全省监测发现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发布的情况称,本次公告涉及违法广告品种有60个,其中违法药品(含宣称有治疗功效的非药品)广告51个品种、违法保健食品广告9个品种。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夸大产品的适应症、功能主治、适用范围或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给消费者安全带来威胁;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医疗机构或专家、医生、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为产品作证明,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明文规定:严禁保健食品宣传治疗功能。

但为了把这些没有疗效的保健品和普通食品卖上天价,把保健品和普通食品宣传成疗效显著的药品,几乎也是这些推销员推销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2017年11月2日,由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新野县法院以巡回审判的形式,对一起利用保健品销售诈骗的案件进行公开审理。

2012年4月,被告人吴某组织他人在新野县某宾馆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给老年人免费体检的名义,让老年人购买某保健品治疗,并谎称返还90%的购药款,骗取新野县居民杨某和邓某共计9800元。

次日逃窜至驻马店市泌阳县故技重施,在一家商务酒店内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

公诉人宣读起诉书认为,被告人吴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现金9800元,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其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庭考虑到被告人吴某现在独自带着一个4岁孩子生活,判处吴某拘役5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养老市场亟待健康的关怀和监管

那么,为何这些保健品和普通食品欺骗和忽悠消费者不断被查处,不断被曝光,而又能顽强生存呢?

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称,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因此,老年人市场巨大。

第一老年人年老多病,又渴望长寿;其次,一些老年人缺乏保健常识,让一些不法商贩有机可乘;第三,老年人孤独寂寞,亲情缺失,从而被忽悠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引导和监管至关重要。

首先政府要搭建养老平台,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认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并向政府或社区有关部门了解一些健康讲座是否是公益行为,从而避免不良商家乘虚而入。其次,要对保健品和一些食品从生产、销售、宣传各个环节加强监管,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非法销售保健品的活动,对那些违规宣传疗效的商家,其活动场所应坚决予以取缔;对有意骗取老年人钱财的不法商家,公安部门应及时介入,以保障一方平安。要加强保健品生产准入和产品质量方面的监管;工商部门要加大保健品虚假宣传的监管力度;物价部门要加强保健品营销价格管理,对肆意提高价格者,加大处罚力度。

也有分析文章认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多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或监督执法力度不够,使不法分子有隙可钻、有缝可入,导致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滋生蔓延。另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暴利诱惑是虚假宣传保健食品产生的经济原因。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增加经济效益,公然置国家的法律于不顾,无中生有地编造或肆意夸大保健食品功效,蒙骗广大消费者。普通食品通过包装天价售出,一些所谓的“委员会”“促进会”“研究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曾表示,应加大监管力度,用行政力量规范市场,有些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触犯法律,还需要动用司法手段解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也表示,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宣传疾病治疗和预防作用,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比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夸大宣传。

保健品和食品冒充药品,直销也好,传销也罢,喜欢盯上老年人的顽疾也许不是一天两天能根除的,但失控的骗局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相关专家指出,非法的高额利润让不良厂家铤而走险,消费者对药品、食品辨别不清楚,也容易听信虚假宣传。因此,遏制保健品和食品市场乱象是一道综合考题,有赖于社会、家庭和法治建设形成合力,打好一套监管组合拳。

【责编:语冰】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直销行业网立场。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直销行业网”的内容,版权均属“直销行业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稿件来源:直销行业网”。
3、本站尊重原创及版权所有者,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本站所选用的内容涉版权问题或来源标注有误,请致电本站,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