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

首页 > 企业 > 正文

天狮分享:“一带一路”报道中,媒体如何画好“工笔画”?

827日,《传媒茶话会》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篇名为《一带一路”报道中,媒体如何画好“工笔画》的文章。文中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先生针对中国企业对走出国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发表其看法。

李金元董事长与《传媒茶话会》记者交流中表达:单纯的文化输出效果并不理想,天狮集团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民营企业之一,遵循“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理念,积极向全球传播天狮企业文化的同时,完成润物无声传播中国文化的升级。“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展开,给天狮集团带来全球大健康领域大展拳脚的机会,更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天狮集团在国外聘用了很多外籍员工,这些员工不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还激发了外籍员工自身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与此同时,李金元董事长更希望媒体在文化传播中要发挥导向作用,要积极倡导企业在抓经济的同时推广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去影响外国的员工,从而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争取最大公约数。《传媒茶话会》根据李金元董事长的分享,并结合与原外交部部长助理、新闻发言人沈国放,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五洲传播中心对外传播中心主任李缅,湖南卫视《我的青春在丝路》制片人傅卓等人的对话,发表文章《“一带一路”报道中,媒体如何画好“工笔画”?》。阅读下方原文,看看各领域意见领袖对主题观点会有怎样的阐述。

(原文导读)

8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表示,要树立全局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做好规划设计,紧抓重点项目,强化风险防范,注重宣传舆论,努力画好共建“一带一路”“工笔画”。

媒体该如何画好宣传“工笔画”?专家建议:充分报道公共外交,积极引导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带着企业文化和中国文化一同“走出去”。

827日,《传媒茶话会》对话原外交部部长助理、新闻发言人沈国放,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五洲传播中心对外传播中心主任李缅,湖南卫视《我的青春在丝路》制片人傅卓,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

(原文正文)

“一带一路”报道中,媒体如何画好“工笔画”?

充分报道公共外交,用小关系撬动大关系

“公共关系,即民间外交,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促进各国民众人文互通上,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国家外交。国家外交,多的是首脑交往、国际会议,或者事件发言等,而非政府组织间的公共外交则非常广泛。”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告诉《传媒茶话会》,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加大对公共外交的报道力度,推动公共外交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开展,从而起到沟通民心、交流文化、增强互信等方面的作用。

2013年秋天,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引发了国际热会高度关注。5年来,在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的同时,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疑虑和误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

“在传播‘一带一路’理念的过程中,公共外交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够立体性地向沿线国家及国际上介绍中国倡议的出发点,消除某些国家的疑虑和担心。但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舒适度、接受度,要以对方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避免强加于人或以我为中心。”原外交部部长助理、新闻发言人沈国放告诉《传媒茶话会》。

201310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要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

开展和实施“一带一路”公共外交不仅需要进行信息传播、国际公关,还需要通过人文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和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众友好关系。

“从外交角度看,中国媒体报道中应该着重报道‘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哪些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惠及了沿线国家哪些领域。媒体应该去釆访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项目,并让对方来评价。媒体还应报道中国和多边机构联合对第三方‘一带一路’项目的合作。”沈国放告诉《传媒茶话会》,对于我国同沿线国家在经济、教育、学术、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合作的、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上,中国媒体应加强报道,帮助沿线国家公众更加立体化、直观地理解和认识“一带一路”倡议。

360截图20180903100934265.jpg

201755日的《人民日报》

201755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倡议来自中国 成效惠及世界 “一带一路”上的追梦人》的文章,讲述了蚂蚁金融服务集团通过“借船出海”的技术,帮助打造印度本土化的电子钱包Paytm。在此之前,有近13亿人口的印度却只有3亿多张银行借记卡、2300万张信用卡,如今的不少摊位上人手一个二维码。目前,“支付宝”在印度迄今已有2.2亿用户,成了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

引导”走出去“的企业“寓文化于经济”,做到润物无声

“文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系统,文化传播是没有谁能够挡得住的,高山挡不住,海洋挡不住。”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冯并在其所著的《丝路文明札记》一书中如是说。

有研究表明,国际公关的目标公众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经济公众,即工商界人士;二是政府公众,即政界人士;三是媒体公众;四是社会公众,即学术界、文化界名人。

因此,媒体在鼓励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倡导让企业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走出去过程中,中国企业一定要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民俗、宗教、法律等,同时有针对性地宣传中华文化,也是要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使中华文化不仅‘走出去’,而且能‘走进去’,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新的积极作用。”沈国放告诉《传媒茶话会》。

“已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注意履行国家文化传播的使命。”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告诉《传媒茶话会》,目前,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的一些沿线国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采取“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寓文化于经济的方式,就会润物无声,事半功倍。

李金元告诉《传媒茶话会》,天狮集团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国门的民营企业之一,在国外聘用了很多外籍员工。集团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激发了外籍员工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不少外籍员工开始喜欢学汉字、说汉语。

“由外籍员工担当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更加容易让当地人接受。”李金元告诉《传媒茶话会》。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李金元告诉《传媒茶话会》,媒体要积极倡导企业在抓经济的同时推广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去影响外国的员工,从而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争取最大公约数。

从小人物细处着手讲大主题

湖南卫视制作的、正在播出的14集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分别记录了14位中国青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作的经历。

“再宏大的主题,也要以讲人物的故事为根基。你想体现大主题时,反而需要从最小层面着手,节目讲的是普通人的普通故事,但完全可以做到以小见大,因为小人物才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直接的参与者,他们经历的故事,足以见出大背景和大意义。”湖南卫视《我的青春在丝路》制片人傅卓告诉《传媒茶话会》。

在塞拉利昂进行医疗援助的中医谢伟彬,在当地顺便收了一位徒弟。他所在的援塞医疗队为一位当地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因为当地电力供应常年存在严重不足,遭遇意外停电,由于各位医生已经在当地呆了一年多,对于手术中停电这种事情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并没有任何慌乱,而是由护士掏出手机打着手电筒继续手术。

傅卓透露,第一季为了找到合适的拍摄对象,栏目组从60个国家的80个“一带一路”重点工程的建设者和敢想敢干的独立创业者中挑选出了5位采访对象,今年正在热播的八月季,更是从将近200位候选人中精选出了14位人物。

借船出海,借筒传声

“一个是文化需要互动,文化传播不能是单向的,交流才能共建、沟通才能促进发展。”五洲传播中心对外传播中心主任李缅告诉《传媒茶话会》,从2002年起,五洲传播中心就陆续与全球30多个国家的70多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十几年间生产了约300余小时的合拍纪录片节目。

李缅告诉《传媒茶话会》,20164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支持和指导下,五洲传播中心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媒体传播联盟。建立联盟的初衷,是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凭借五洲20年来国际合作传播经验,建立一个“一带一路”主题的立体化传播的公共平台。

2016年,五洲与BBC英国广播公司和英国雄狮公司联合制作的《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Chinese New Year: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在BBC进行首播,三集的收视观众分别为161万、187万和118万,不仅创下非英国本土内容的纪录片收视新高,更在英国社交网络上引发大量讨论。此外,这部纪录片还在央视纪录频道和国内各大互联网平台播出,登陆国内视频网站一个月的点击量超过1200万。

360截图20180903100945959.jpg

《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视频截图

“借船出海,借筒传声,通过多元化的因地制宜的媒体融合传播,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交流与互动。”李缅告诉《传媒茶话会》。

李缅向《传媒茶话会》表示,五洲传播中心现在要做的,不仅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且是丝路文明的国际传播。

“我们的目的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搭建‘一带一路’的公平影视、信息平台,做丝路媒体和文化机构的亚投行。这一点也是我们最吸引国际合作的。”李缅说,五洲传播中心希望能够积极推动各个国家间媒体间的多边合作,促进各国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在共同搭建的平台上,讲述属于我们大家的“丝路故事”。

【责任编辑:Bing】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直销行业网立场。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直销行业网”的内容,版权均属“直销行业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稿件来源:直销行业网”。
3、本站尊重原创及版权所有者,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本站所选用的内容涉版权问题或来源标注有误,请致电本站,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