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

首页 > 专题 > 正文

微商是“危”还是“机”,产品质量说了算

直销行业网讯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谁会成为下一位在你朋友圈中卖东西的人。”一个朋友圈中广为流传的“段子”写出当下“朋友圈微商经济”的火热。但在微商“火”了的背后,有人不看好;有人已经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么,传统渠道商们,面对这一新兴渠道,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3月27日,记者采访到了苏州娇美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娇美”)总经理孙峰。5年前,孙峰拿下韩后(以下简称H)苏州地区的代理权,并在2014年将H品牌在苏州地区的总销售额做到1000万。作为一个传统渠道的代理商,除了研究原有渠道,孙峰对行业的新动向时刻保持高敏感度。

“微信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和宣传平台,许多不知名的品牌通过微信开始出现在用户的视线,逐渐被消费者认知。在有人还没搞懂微信,还在观望的同时,有人已经在赚钱。”

从2015年1月份开始,孙峰开始初步试水微商渠道,成为H品牌的微商全国总代理之一(目前该品牌微商全国总代约二十余人)。微商渠道运营后,其每个月的微商版块的销售额在50万以上。他表示,娇美目前还没有成立独立的微商运营部门,微商相关事宜由原来各部门分担。针对微商渠道消费者的需求量,娇美近期会尝试独立出微商部门,进一步发力微商渠道,提升销售额。

“微”代理:合理分销

在孙峰看来,微商劣质产品必死,放短线圈钱的微商时代已过。进入微商渠道的快与慢不是关键,最终还是要看品牌力和产品力。只有以长远、专业的眼光,致力于打造规范化的微商渠道,才能实现长线发展。

说起微商,“囤货”这个词高频率的出现在各级微商参与者的刷屏微信中。对于微商的囤货现象,资深自媒体专家龚文祥也认为,微商如果要走得远,在退货、囤货间必须达到一个平衡,而不是一味的压货。孙峰分析,那些商家之所以囤货,最主要是基于产品进价的考虑。但如果代理层级过多,再怎么囤货,底层仍旧很难有价格优势,最终导致产品只是积压在渠道中,无法卖到消费者手中。

“需要囤货的微商仍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状态,合理的分销制度与规模化团队管理才是根治这个问题的关键。H品牌的代理层级分为:总代理、一级代理、皇冠特约代理。每一级代理的价格差在10-15元左右。”孙峰分享到。

微商真正发展起来之后,消费者和经营者会开始出现重叠。微商代理会选择自己信任的产品,自己也成为了产品的忠实消费者。以H品牌为例,就有顾客,花1000元成为皇冠特约,主要目的不在卖货而是为自己消费带来优惠,类似于‘会员卡’。”

“微”宣传:摒弃暴力刷屏

微商该如何正确宣传产品?该如何摒弃暴力刷屏?这些一直以来都是微商代理们绕不开的、也非常具有争议的一个话题。

“自从做微商代理以来,我是不提倡暴力刷屏的。首先,微信宣传是一个过程,暴力刷屏扰乱正常社交功能,会被拉黑。如果你是个人微商,做的是单品爆品,就没有必要去刷屏。如果微商一天需要发多条信息,最好搭配与生活,成交额,产品讯息等内容相关的信息。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好友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就以我个人的朋友圈而言,好友基本不会购买微信上的化妆品,刷屏如果无法转化成实际购买,那是没有意义的。”孙峰说。

“在粉丝经济时代,做微商不仅需要发广告,也要做好与粉丝的互动。要跟你的粉丝产生互动,不能只是为发广告而发广告,不管是点赞还是评论都是一种与粉丝互动的表现,这样你跟他们的关系就可以从弱关系变成强关系,即便是他们对你刷屏广告不感兴趣,也不至于要删除你,因为你们的关系增强了。”

“微”联盟:品类组合、微商与实体店联合

关于微商的未来,“品类组合”是他分享到的一个关键词。朋友圈一度为面膜所攻陷,客观反映出微商品类同质化严重;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得到全方位的满足,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品类的同质化不利于微商的发展。因为跟实体渠道一样,顾客的需求是多方位的,打个比方:顾客可能需要牙膏、洗衣液、洗发水、护肤品等。“娇美在未来会尝试通过品类组合,在满足消费者多方面需求的同时给予消费者更多的优惠。”

虽然积极拥抱微商,但作为一个传统渠道的代理商,孙峰相信,商业最终的落点仍是终端消费者,只有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才是更为理想的出路。微商不仅仅局限于线上产品的售卖,与此同时,线下也可以售卖线上的微商系列产品。朋友圈只能通过图片的形式向用户展示商品信息,因而消费者会存在一定的顾虑。而和实体店的联合,则会为消费者更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基于微商的价格体系比较难以掌控,孙峰代理的H品牌微商渠道的产品是独立开发的,为微商渠道量身打造特供产品线,和CS渠道不产生冲突,形成产品互补。H品牌线下的防晒产品主要是云防晒系列,在CS渠道有4个SKU,面对微商渠道,还专门推出一个防晒产品太阳蛋(保湿防晒露),包装小巧,方便携带,价格也更亲民。

记者手记:

鉴于微商的火爆,现在很多企业内部,不少业务员近水楼台开始私下做微商。对此,孙峰表示,“在公司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堵不如疏,可以让员工去做微商,多一些收入。”面对行业转型期的种种变化,有人看到“危”,有人看到“机”。机会不仅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是留给勇于尝试和拥抱变化的人。

【责编:Bing】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直销行业网立场。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直销行业网”的内容,版权均属“直销行业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稿件来源:直销行业网”。
3、本站尊重原创及版权所有者,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本站所选用的内容涉版权问题或来源标注有误,请致电本站,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