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行业网讯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西北地区包含三个省和两个自治区,分别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被习惯称为“西北五省”。西北地区总面积约307万平方千米,占全中国总面积的30%以上。
但令人惊讶的是,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至今还没有一家从国家商务部获批直销牌照的本土直销企业,仅有一些直销企业的获批地区涉及到该区域。
西北五省中各省都有获牌直销企业的审批区域,其中,陕西省多地为安利、玫琳凯、如新、雅芳等15家获牌直销企业的直销区域,为西北五省之最;甘肃有7家直销企业的直销区域;宁夏有5家直销企业的直销区域;青海和新疆分别有4家和3家直销企业的直销区域。
而且,安利、玫琳凯、雅芳三家企业在西北五省均有直销区域。这和它们拥有雄厚的企业势力以及较早进入中国市场、获牌时间较早不无关系。
虽然没有拿牌直销企业,但是西北地区仍有一些坊间直销企业,比如陕西三八妇乐连锁经营有限公司、以及曾经的陕西越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总体来说,无论是直销企业数量还是人员,西北地区的直销活跃度都无法与其他区域相比。但一些直销企业愿意将西北地区的部分省市选作直销区域,说明西北地区的直销市场还是值得去发展的。
尤其是在2013年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西北五省全部包含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无疑,这对西北地区直销行业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据了解,一些直销企业也正在准备开拓西北市场。
现状
西北地区各省份分析
虽然有诸多因素在制约着西北地区直销行业的发展,但还是有很多直销企业愿意去开辟西北市场,相比甘肃、新疆、宁夏和青海,陕西更容易受到直销企业的青睐。
1.直销较为活跃的省份
陕西作为西北五省中最重要的省份,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拥有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985或211工程类大学;是新亚欧大陆桥亚洲段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省会城市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而在历史上,有13个朝代在西安建立都城,同时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西安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所以,无论是从历史、经济、地理位置、思想开放程度等方面来说,陕西的重要性是其它四省所不能相比的,也是众多直销企业愿意将陕西选作直销区域的重要原因。此外,陕西省少数民族人口占陕西省总人口的0.49%,所占比重非常小,这也成为直销企业从事直销活动的重要因素。有多达15家的直销企业将陕西省部分地区选作直销区域,本省还有陕西三八妇乐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等一些坊间企业扎根于此,这充分说明陕西还是众多直销企业比较重视的省份。
2.直销不温不火的省份
相对于陕西而言,甘肃、新疆、宁夏和青海省内的直销活动发展就逊色很多,显得有些不温不火。甘肃被7家直销企业选为直销区域、宁夏有5家、青海有4家、新疆有3家。甘肃、新疆、宁夏和青海主要是被一些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直销企业选作直销区域,而鲜有其它的直销企业问津此地。
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是西北五省中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据最新统计,新疆少数民族约占新疆总人口的60%;青海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7%;宁夏的少数民族人口占35%;甘肃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较小,只有10%左右,但仍有200多万的少数民族人口。因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与汉族存在很大差异,再加上经济较为落后等原因,使得西北地区人们不能较快地接受直销这种销售方式。此外,这四省相比陕西来说,地理位置更加偏远,交通也极为不便。
这些原因,让同处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的直销状况与陕西存在很大的差距。没有一家获牌直销企业,且外省市的直销企业在这些地区的直销区域也较少。总体而言,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四省内的直销行业显得不温不火,甚至可以说有些冷清。
原因
三方面制约西北直销发展
上文已经分析了西北五省总的直销现状和各省具体的直销状况,虽然五省中陕西省的直销状况较为乐观,也有几家坊间直销企业,但西北五省总体的直销状况与其他区域相比,就显得有些不可同日而语了。而造成这种情况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少数民族众多
西北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个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同时,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无论是从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还是其信仰来说,都与汉族理念不同,在加上语言交流困难等方面的原因,在西北地区从事直销活动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在西北地区发展直销行业需要注意不能破坏民族团结和当地的社会稳定。如果管理不慎,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直销企业在此开发市场往往谨慎而拘束。
2.地理位置较偏远,开发成本大
提到西北地区,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荒凉,这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有关。西北地区身居大陆内部,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史称“西陲”或“回疆”,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使得该地区荒漠广布。西北地区的交通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这不仅导致了西北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交通不便,也使得西北地区内部的交通极为不畅。这种情况下,如果在西北地区开展直销事业,要开拓这片市场,无疑需要直销企业投入较其它区域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加大直销成本,这也让诸多直企望而却步。
3.产业结构制约直销发展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无论是煤、石油还是天然气的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这使得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发展的大多是些资源型企业。所谓的资源型产业,指主要是利用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实现成长的企业,比如甘肃省,利用自身优越的天然草地优势,大力发展牧业,是我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但依托西北地区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发展起来的企业对于进军直销行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企业根本就无法从事直销行业。
优势
多方面占优 潜力无限
虽然整个西北地区的直销行业发展远不及其它区域,但市场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尽管目前看来西北地区还没有一家获牌直销企业,但是并不代表西北地区不适合发展直销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北地区自身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吸引更多的直销企业。
首先,市场潜力巨大。西北地区还没有获牌的直销企业,直销市场也不够活跃,这也恰好从另一方面说明,西北地区有广阔的市场等待挖掘,潜力巨大。问题的关键是去发展什么样的直销企业,如何去改变西北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直销这种新兴的销售模式在我国发展得越来越好,西北地区的人们也势必会慢慢接受,逐渐改变自己对直销的看法和认识。而至于发展企业的类型,西北地区应该根据该地区独特的资源条件,发展有差异化的产品,形成独特的品牌。独具特色的产品势必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2013年9月和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关系到西北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是这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这“一带”中,西北五省全部囊括其中。为此,新疆自治区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促进新疆对外开放》课题研究小组,陕西省则召开常委会议,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由此可见西北五省政府对这条经济带的重视,这也势必会带动当地各行各业的发展,当然也包括直销行业在内。
再次,西北地区是走向国际化很好途径。在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同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这样独特的优势,会使西北地区成为联系东西的重要纽带,也将会是国内企业走向世界的一条良好途径。
建议
紧抓优势 审时度势
对于西北地区的独特优势,直销企业想要扎根于此就必须要审时度势,对该地区有全面的了解。为此,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企业参考。
首先,要发展直销行业就必须要改变企业的原有思维。直销这种商务模式,颠覆了以往传统行业的销售模式。因此,要全面认识和了解直销行业,开阔思想,放开胆子,加快从事直销行业步伐。特别是一些资源型企业,要敢于接触和尝试运用直销,低成本地走向直销市场。
其次,利用国家战略政策和当地扶持政策,扩大产品销售,发展差异化产品。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西北地区很适宜发展一些差异化的产品,且能够独树一帜。比如新疆的棉花以优质而闻名全国,是全国举足轻重的棉花产区。若能发展此类的直销产品,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再次,加强企业管理,注意维护民族团结。上文提到,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无论各方面都与汉族存在很大差异。直销企业在此发展直销市场,要加强自身管理,注意不要破坏当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不要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包括直销行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必须引以为重的一点。
目前很多企业响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其战略构想势必会让西北地区变为一片热土,让各行各业都会有良好的发展。
当然,直销行业也不例外。利用天然地理优势和国家战略扶持,西北地区出现获牌的直销企业也将不再是天方夜谭,难以企及。
(作者:龙容)
【责编: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