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行业网讯 16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发布会,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后的第一场发布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在发布会上表示,之所以将保健食品领域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专项行动,是因为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健康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保健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颜江瑛表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有2006家,2012年产值约2800多亿元。从这个数据也能看到,我们国家保健食品产业方兴未艾。”此外,现在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老年人希望更长寿、更健康,年轻人随着生产压力的提高,也想通过保健食品缓解体力疲劳,增加免疫力等等,可以看出保健食品使用量越来越大。
对此,她补充道,保健食品使用跟药品有所不同,保健品的使用周期较长,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的要求是必须不允许危害身体健康。而现在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违法生产经营以及非法添加和违法宣传来误导消费者,欺骗消费者。
“所以面对这样的形势,为了净化市场,我们将对保健食品开展专项行动,加大打击力度,从这个突破口来进一步推动各项食品药品监管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颜江瑛表示,针对食品药品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老百姓关心的突出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在组织一系列的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措施。
2013年,我国国际贸易环境有望好于2012年,但总体仍将处于“偏冷区”。受欧美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犹存、国际监管环境趋严、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等因素影响,我国医药外贸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受医药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走向深入、国内医改不断扩容拉动进口增长以及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等的带动,2013年我国医药进出口增长率预计将达12%左右,基本面依然良好。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表示,2012年受经济复苏乏力影响,我国医药工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不再是医药外贸,医药外贸对医药工业的贡献率明显降低;2012年我国医药的国际竞争力呈现下行趋势,除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外,西药、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都较弱。
许铭表示,今年传统大宗原料药出口将面临多重困难,而西药制剂出口则有望大幅增加,中小型医疗器械与设备出口将稳步增长,中成药逆差局势将持续,制剂与高端医疗设备进口将持续放大,服务贸易将步入快速增长期,企业国际化步伐将明显加快。
到2012年底,上海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84.75亿元,与2009年相比实现翻番,连续4年保持15%以上增长率,高于全市GDP增长率。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上海正在成为全国生物医药领域高端制造中心。 
自2009年以来,上海全社会生物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超过160亿元。巨额投资加上致力新药研制、推进科技成果转换的机制创新,生物医药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联盟以及产学研医合作专项的设立,使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不断加强。目前,上海在浦东、闵行、徐汇、奉贤、金山、青浦确立6个产业基地。产业基地所在区县政府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和各类创新要素进一步向基地集聚。到2012年,上海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有3家,10亿元以上的有15家,过2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98家。 
责编: 叶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