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曝光

首页 > 曝光 > 正文

宋清辉: 漩涡中的权健 品牌受到影响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影响范围较广,直销保健品企业因为免去中间商赚取差价的环节,价格较低,从而具备一定优势。而一旦企业产品质量受到质疑,将会给公司品牌带来负面影响。“此次事件或将增加投资者的疑虑以及患者的不信任度,一定程度上波及权健旗下保健品以及肿瘤医院的发展。”


漩涡中的权健





百亿保健帝国养成记

12月26日凌晨,权健通过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严正声明”,称丁香医生的报道为不实信息,公司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随后丁香医生在官微回应称,对每一个字负责。随着事件不断发酵,12月26日下午,天津市武清区市场监管局已经介入调查。

保健品的监管空白与灰色地带

被质疑的权健和它的保健品背后,是保健品行业屡见不鲜的乱象,其中的监管难题也令人深思。目前我国保健品的上市审批属于食品范畴,也是因此而催生了虚假宣传、传销乱象等诸多问题,政府频频出招,抽查、退出特殊食品监管等诸多方式,但依然不容乐观。

一篇题为《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的文章将权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权健”)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这个保健品帝国的争议甚嚣尘上。公众围观的不只是浮出水面的悲剧,还有不可忽视的行业乱象。争议声中,12月26日,在天津举办的权健经销商荣耀盛典大会照常举行。


保健品发家

权健创立于2004年,是一家立足于健康产业的集团型企业,以直销起家,产品主要是鞋垫、卫生巾、化妆品等保健品。权健官网信息显示,2005年,权健推出以中医熏蒸、热敷、火烧为基础的权健火疗;2006年,研发出新型骨疗产品——骨正基;2007年,推出负离子磁卫生巾、护垫。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显示,权健在天津、四川、北京、河北等10个地区设有分公司;旗下拥有包括权健牌权杨胶囊在内的保健品、化妆品以及保洁用品3类40种直销产品;共有8名直销培训人员。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查询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保健品数据库了解到,权健旗下共有包括权健牌权杨胶囊、权健牌权恒颗粒等在内的15款产品。其中,包括权健牌权杨胶囊、权健牌复康胶囊等在内的9款产品为其他公司转让而来。


商业版图

在保健品业务发展为公司打下基础后,权健开始涉足房地产等领域,打造自身商业版图。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企查查官网了解到,权健下属公司达到20余家,涉及体育、电子商务、文化传播、金融产业等。

此外,作为权健的实控人,束昱辉控股企业达到50余家。企查查信息显示,束昱辉担任成都权健医院、辽宁权健肿瘤医院、盐城权健肿瘤医院法人。同时,中超天津权健俱乐部也是束昱辉旗下产业。2015年7月,权健正式并购天津松江足球俱乐部,天津权健足球俱乐部宣告成立。

保健品销售、火疗加盟店的迅速扩张以及多领域涉足让权健获得不菲的收入。权健官网介绍,自2015年起,权健连续三年蝉联中国直销企业业绩排行榜内资企业第一名。据直销行业杂志《知识经济·中国直销》估算,权健2013-2017年销售业绩分别为50亿元、135亿元、190亿元、192亿元、176亿元。

有意思的是,权健在企查查自行公示的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0元,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数额均为6952.82万元,纳税总额0.35万元,从业人数为1人。2016年度报告显示,权健的资产总额5.46亿元,净利润为-96.19万元,纳税总额-96.19万元。


游走灰色地带

此次被质疑的正是权健的发家业务保健品的功效以及是否涉及传销。根据新京报报道,权健经常用宝马轿车奖励团队中的业绩突出者,而成为权健员工的首要环节必须参加2-3天的培训。此外,权健的产品销售部分以“系统”划分,集团高层通过发展线下形成自己的系统,每个系统下辖多个团队,若团队发展起来,可独立出来成为新的系统。

据央视新闻频道报道,2014年,权健产品涉嫌夸大用途,如权健的卫生巾能治前列腺炎、鞋垫能治百病等,并指出权健的销售行为涉嫌“拉人头”。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了解到,权健的卫生巾产品所属类型为保洁用品,而鞋垫并未收录在权健直销产品列表下。

权健旗下会员曾因传销活动被判刑。资料显示,2016年,吉林省蛟河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孟某某、徐某某、战某某、戴某某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决书显示,前述被告人均被判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并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12月26日,天津市武清区市场监管局向媒体表示,天津市武清区市场监管局注意到了媒体对权健相关产品的质疑,已介入调查,正在核实相关情况。


品牌受到影响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事件影响范围较广,直销保健品企业因为免去中间商赚取差价的环节,价格较低,从而具备一定优势。而一旦企业产品质量受到质疑,将会给公司品牌带来负面影响。“此次事件或将增加投资者的疑虑以及患者的不信任度,一定程度上波及权健旗下保健品以及肿瘤医院的发展。”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此前权健在营销模式上一直备受争议,此次事件的发酵可能会进而挫伤权健的品牌,“品牌危机致使经销商不确定报酬回报,当运营风险比较大的时候,地级运营商可能会暂停代理产品,渠道端的受挫将进而影响消费端”。

北京商报记者以会员身份致电权健官方电话,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在相关平台发布了声明,公司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并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该事件会对公司有一些影响,公司已经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保健品?食品?

在《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一文刷屏后,涉事公司权健于半夜发表了一份声明。指责撰写文章的丁香医生搜集不实消息、诽谤中伤,要求其撤稿并道歉。丁香医生也迅速回应,“不会删稿,对每一字负责,欢迎来告”。

当天下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电话营销行为管理的公告》,其中明确提出,保健食品经营者以电话形式进行保健食品营销和宣传时,应当真实、合法,不得作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不得明示或暗示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

事实上,当前我国并无关于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标准。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现象。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显示,保健品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我国将保健食品立法纳入食品范畴管理的做法很“独特”。澳大利亚将其放在药品内管理,允许宣称预防、辅助治疗等作用;美国、欧盟、加拿大则单独立法管理,分别称膳食补充剂、食品补充剂、天然健康产品。

“当时有些专家说保健食品应该按照食品管,保健食品这个概念没有存在的必要,更没有单独审批的必要,如果产品有保健功能,就应该放到药品里面去管。”一位参加过食品安全法征集意见的专家回忆道。最终结果是,保健食品的概念在法规中模糊化了。而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保健品也被划分到食品一类,生产标准与一般食品行业几乎并无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生产保健食品需要卫生部门审核认证。


监管难题

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关于保健食品的重要文件《卫生部关于印发(2003年版)的通知》及《卫生部关于印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与评价准则的通知》失效。上述文件作为现行功能性保健食品注册申报的重要文件,其退出无疑将带来整个行业的大洗牌,而目前国内尚未有新文件出台替代该文件。广东省营养与健康产业协会理事长张咏认为,上述文件取消,可能是因为部门调整,完全取消的可能性不大。据张咏透露,此前主管保健食品的部门一度启动了保健食品的评估,大的方向是取消蓝帽子的审批方式。

朱丹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保健品行业监管的最大问题就是保健产品数量庞大,监管很难做到精细审查。目前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规定,证明食品的保健功能,需要进行专家评审。然而专家评审只需通过提交材料进行理论分析,不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验证。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外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曾建议对于保健品上市审批,以备案为主、注册审批为辅。这意味着保健品入市的关卡可能又少了一道。


假直销们的偏爱

保健品行业的监管不明也便利了假直销们的发展。根据《直销管理条例》和商务部、原国家工商总局2005年第72号公告,直销企业的产品范围包括:化妆品、保健食品、保洁用品、保健器材等5类。

合法直销的具体定义也有例可循。根据国务院发布直销管理条例,直销企业从事直销活动,必须在拟从事直销活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负责该行政区域内直销业务的分支机构,而权健的产品销售超过了规定的地域范围。


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中心人士表示:“保健食品必须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系统上备案才能进行直销,不然不能以直销模式销售,直销是无店铺模式,所以直销未备案的产品就是违法的。”


资深反传销人士李旭认为:“从权健的模式以及运作方式来看,权健的模式类似传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传销法》第七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

【责任编辑:】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直销行业网立场。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内容仅供访问者使用参照。对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不承担任何商业和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直销行业网”的内容,版权均属“直销行业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请注明“稿件来源:直销行业网”。
3、本站尊重原创及版权所有者,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本站所选用的内容涉版权问题或来源标注有误,请致电本站,我们将及时处理。